新安景区“爆棚”旅游指数翻番
洛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新华网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9日讯 大河网报道:(记者黄红立特约记者刘小江刘功银)“没想到!每天游客有近2万人。”10月8日,新安县黛眉山景区市场总监孙西营对记者说,景区刚刚开园,就实现了开门红,确实没想到。
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,新安县各个景区也都出现“爆棚”现象,全县共接待游客47.53万人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3.7%。
近年,传统工业大县新安用“大项目带动、大服务配套”,把旅游业做得风生水起,成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匹黑马。
旅游业是关联度高、带动力强的现代朝阳产业,如何真正让“朝阳”升起来?新安县委副书记、代县长郅书安说,需要建设一批内涵丰富、符合现代旅游业态发展趋势的大项目。
新安启动了“旅游大项目建设计划”,每年集中抓2个以上旅游大项目,旅游乡镇抓1个大项目,形成县乡联动、项目支撑的旅游开发格局。对县重点旅游项目,每个项目都有一名分包县领导、一个推进方案。在黛眉山景区的开发中,县政府积极给予财力和物力扶持,在协助景区做好“三通一平”的同时,积极向上级争取旅游发展资金。黛眉山景区先后投资7亿元进行了高规格策划和高标准建设,今年5月1日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10多万人,成为洛阳北线旅游的新热点。
近年,全县投资10多亿元,实施了千唐志斋、龙潭大峡谷提升,青要山、黛眉山、荆紫山、有生工矿等旅游项目建设,推动了旅游业上规模、上档次。
服务配套,首先是融资服务。建设项目,资金是关键。该县按照“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参与、市场运作”的方法,变单一政府投资为多轮驱动,引导各类民间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万山湖旅游公司在成功开发龙潭大峡谷后,又开发了荆紫仙山景区,县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极大支持,修通了主干道至荆紫仙山景区的道路,帮助解决了通信、电力问题,缩短了景区开发建设的周期。由此形成的龙潭大峡谷、荆紫仙山一日游线路深受游客好评。
服务配套,交通服务很重要。近期来新安的游客发现,道路两侧增加了许多醒目的旅游引导标识牌。新安大部分景区位于深石山区,去年至今,新安大力改善旅游道路的通行能力,高标准对旅游路网进行扩展和提升。314省道新安境内相关路段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提升改造工程已完工,游客从下高速公路到抵达青要山景区的时间缩短到了半个小时。连接主要景区的新峪景观大道沿线栽植乔木5.3万株,提升了新安的旅游形象。
新安县委书记王玉峰表示,如今的新安已经是全国文化先进单位、中国旅游强县,新安旅游充满底气和灵气。下一步,该县将围绕洛阳市提出建设名副其实副中心的总体战略,着力打造最佳宜居地重要组团,最大限度地把资源变成景区、变成产品,力争把新安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。